QT.下载

展开

日本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获诺贝尔奖?

作者:Sandy 人气: 63

2021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日裔美籍科学家真锅淑朗,这是日本 21 世纪以来第 20 座诺奖。

首先,我觉得还是要分明白真正的日本科学家和恰好是日本人的美国科学家。比如这次诺奖得主真锅淑朗,我简单看了一下他的履历,虽然他是东大的博士,但毕业之后就来美国搞科研,至今已经50多年了,从我的角度,更愿意称他为日裔美国科学家而并不是日本科学家;但2015年的中微子诺奖梶田隆章则是一个标准的日本科学家。下面我就谈一下我认知中的美国科学家和日本科学家的区别。

先上防杠声明:这篇回答不是夸日本也不是黑日本,只是谈一下个人的感受,杠就是你对。

要谈日本科学家,就得先谈谈美国科学家。美国的科研基本上是资本主义式的:崇尚独立PI,多个项目相互竞争经费,教授对学生的管束比较少,更多的是提意见和帮忙改论文,鼓励学生有自己的想法,更注重创新性而不是技术细节。美国科研体系培养下来的学生上限很高,下限……说实话也不低,主要是有源源不断的外国留学生,脏活累活总有人干,当然,这个一般国家也学不来。

日本的科研相对而言更加社会主义:

1.崇尚集中资源搞大项目,一旦确定发展方向,举国之力投入,同时对相对应的竞争项目少给或者不给资金。

2. 项目内部等级森严,一个大领导,几个小领导,然后博士,硕士,各自有分工。主力工作博士来做,硕士一般做一些新的方向性探索,博士毕业后,硕士继承之前的主力工作。

3. 极其,极其喜欢抠细节,讨论问题喜欢把所有的可能性都遍历一遍,能狮子搏兔绝不涉险一搏。这条其实说不好是优点还是缺点,抠细节可以把东西做的非常好,但也很容易迷失在细节里。

4. 为了把细节抠完,工作极其努力,恨不能睡在实验室。34加在一起,导致日本人非常擅长在已有框架下实现技术。

5. 培养体系比较固定。因为之前说的那种继承式培养,所以每个人的博士论文看起来都差不太多。我老板曾经吐槽过:“20年了,这些日本人写的博士论文都长得差不多。”当然这个不是说他们抄袭,只是大家都是同一个培养体系培养出来的,用的是同一套系统,但做的东西还是不一样的。

其实相比于美国的科研体系,我觉得中国学习日本这条路更加靠谱。因为想拿诺奖需要的也不全是天才,有很多的发现需要的是一定创新+大量经费/努力+一定的运气。对于这种项目,日本人的科研模式是很合适的。

加载全部内容

相关教程
相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