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传统诊断手法“望”“闻”“问”“切”最早来自?
作者:H.L.S 人气: 10中医经过了数千年的发展,其中“望”“闻”“问”“切”的诊疗手法在古装剧中经常出现,在古代就是用这种方式来治病的,中医其中蕴含的文化是博大精深的,就算到现在也受到很多国家还有社会的高度重视,尽管这个里面有很多大家可能都琢磨不透的玄乎内容。那么这个诊断手法是谁发明的呢?
中医传统诊断手法“望”“闻”“问”“切”最早来自?
A、扁鹊
B、华佗
正确答案:A、扁鹊
答案解析:“望、闻、问、切”是由扁鹊提出来的。望闻问切最早源于《难经》第六十一难,《难经》原名《黄帝八十一难经》,古代汉族医学著作之一。名医扁鹊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望、闻、问、切’四诊法”,他在《难经》中写道:“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脉而知之谓之巧。”
在当时的时期扁鹊把这种方法称为忘色,听声,写影,切脉,而他也是在我国历史上最早应用诊脉手法的医生,也被后人称之为“医祖 ”。人的姿态确实是可以从外表来判断的,就像如果病人的四肢颤动就说明元气虚,那如果脸部气色不好发黑没有光泽度的话,有可能就是寒症淤血等等表现,还有一些患者如果脸色特别发白,一般就是气血不足等等。
加载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