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屏蔽生介绍
作者:kele 人气: 38十二年寒窗苦读,一朝金榜题名功成名就。
2021年在高关注下结束了,今年高考可以计入高考元年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一年,八个省份进行高考改革,实行3+1+2新高考模式,作为第一波吃螃蟹的人,2021年考生的一举一动也备受关注。
从6月23日开始,各省份开始陆续出成绩和分数线,这几天网上也很热闹,到处都是晒成绩的,但几家欢喜几家愁,考得好的全家兴奋不已,考得不好的,垂头丧气,思考着上专科还是复读。
而以省份为单位发愁的就是“安徽省文科生”了,和往年一样,今年安徽省文科线依旧高的离谱,本科线519分,意味着500分左右的考生都要上专科了,这让安徽省文科生痛苦不已。
不过即使分数线再高,也有考得好的,大学霸学习专注度很高,外面纷纷扰扰,依旧静守己心,所以不会受分数线的影响,而每年高考这些高分获得者都会受到超高关注度。
各大媒体用“5字”代替状元,妙不可言
每年高考的高分获得者,都会引得各大媒体争相报道,一些媒体甚至把考生的“祖宗八代”都扒出来,一些考生家庭经济情况不算好,本身就比较自卑敏感,考得高分后家庭情况一下子曝光,通过学习获得的自豪感一扫而空,很容易影响学生的一生。
而今年教育部明确规定不允许“炒作状元”,高考相关报道里不允许出现“最高分、状元、第一名”等字眼,避免上述情况发生,让高考高分获得者安安静静成人成才。
但办法总比困难多,中国汉字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聪明的人们总能找出代替“状元”两个字的词汇。
6月23日各省高考分数陆续出来后,笔者发现各大媒体版面上出现了“考的比较好”这5个字,一看分数都在650分左右,比如下图考的比较好的两个人,文科674分,理科708分,这个分数不就是最高分嘛。
媒体用“考的比较好”5字代替状元和第一名,让人感受到中国语言的博大精深,语言艺术真的妙不可言。
书归正传,除了不允许各大媒体报道炒作状元外,一些省份,还用更高级的方式,避免了高分考生被打扰,还因此创造出一个新名词“高考屏蔽生”。
什么是“高考屏蔽生”?代表着什么?
2021年云南丽江一考生,知道可以查分后迫不及待输入准考证号查分,但是分数却没有出来,周围同学分数都出来了,只有自己查不到,一下子慌了,难道是忘涂答题卡,没有成绩?
要知道这位考生平时是学霸,看到这种情况,周围的老师和同学也比较震惊,考生淡定下来,退出重进,这回查分界面上出现一行小字,“你的分数已被屏蔽”,考生反应过来开怀大笑,坐等985录取,原来自己成为了大名鼎鼎的屏蔽生。
所谓高考屏蔽生就是省内理科前50名,文科前20名成绩被屏蔽,只显示排名,而上述考生是理科生,证明考进了全省前50,妥妥地985苗子了。
从刚查分时的惊慌失措,到后来的开怀大笑,这个反差是高考屏蔽生这个概念带来的,而有人会对此产生疑问,高考屏蔽生意义何在,为什么弄得这么麻烦,直接出成绩不好吗?
“高考屏蔽生”有什么意义?
首先,有效避免炒作高分得者
上面我们也说了,教育部从2021年明确规定不允许炒作高考状元,主要是为了保护考生的心性,给其充足的学习空间,但是高考分数出来后,分数高难免会被关注,即使没有状元的称号,也会被称为“考的比较好的”,而高考屏蔽生从根本上直接切断炒作高分得者的可能性。
其次,避免高校恶意竞争
每年高考分数出来后,各大高校就会汇集在状元家门口,宣传自家学校,一些没什么主见的考生,会受气影响报考一个自己不喜欢的学校和专业,进入学校后再反悔就晚了。
高考屏蔽生,屏蔽掉了具体分数和高分得者的身份,有效避免高校恶意竞争,给考生更多的选择空间。
最后,保证高考录取的公平性
2020年高考发生了一件很特殊的事件,江苏特殊状元白湘菱,总分是第一名,但是选科是B—,导致不能考上清华北大,因分最高,白湘菱被媒体大肆报道,比真正的状元还风光,最后还被香港大学特殊招入。
要知道在高考赋分模式下,选科就是算到总成绩里的,选科B-就相当于生物、化学、地理、政治有一科是五六十分。
所以选科A+分数比白湘菱少一分的考生就是真正的状元,就是绝对的第一名,但经过媒体大肆报道,却被抢了风头,这就是炒作状元的后果。
高考屏蔽生则从根本上根断这种情况,极大程度上保证了高考录取的公平性,一切以成绩说话,不存在任何的侥幸心理
以上就是QT小编今天推荐的全部内容了,想要了解更多关于高考屏蔽生介绍和其他内容,就快快关注QT软件园吧!
加载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