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T.下载

展开

有些人喝牛奶后,会出现腹胀、腹泻等症状,通常是以为

作者:QT 人气: 20

牛奶富含丰富的营养元素,以及具有安神的作用,无论年纪大小,喝牛奶对我们都有益处。而不少朋友喝牛奶时会出现腹胀、腹泻的症状,这是怎么回事呢?难道是对牛奶过敏吗?

问题:有些人喝牛奶后,会出现腹胀、腹泻等症状,通常是以为

选项一:A、乳糖不耐受

选项二:B、牛奶过敏

正确答案:A、乳糖不耐受

乳糖不耐受是由于乳糖酶分泌少,不能完全消化分解母乳或牛乳中的乳糖所引起的非感染性腹泻,又称乳糖酶缺乏症。乳糖酶缺乏是广泛存在的世界性问题,远东人群发生率高,大部分人群不出现症状,但在以乳汁为主要饮食的新生儿及婴幼儿中常发生腹泻等症状。

不同国家乳糖不耐受发生的高峰年龄段不同,日本在7~8岁,非洲在3~5岁,我国北京、上海、广州和哈尔滨4大城市3~13岁1168名健康儿童调查提示乳糖酶缺乏的发生率较高,87%的儿童乳糖不耐受发生在7~8岁。

母乳和牛乳中的糖类主要是乳糖,小肠尤其是空肠黏膜表面绒毛的顶端乳糖酶的分泌量减少或活性不高就不能完全消化和分解乳汁中乳糖,部分乳糖被结肠菌群酵解成乳酸、氢气、甲烷和二氧化碳。乳酸刺激肠壁,增加肠蠕动而出现腹泻。二氧化碳在肠道内产生胀气和增加肠蠕动,使儿童表现不安,偶尔还可能诱发肠痉挛出现肠绞痛。乳酸的增加还使粪便的pH值降低。

病因

乳糖不耐受一般分为三种:先天性乳糖酶缺乏、继发性乳糖酶缺乏、成人型乳糖酶缺乏。

1.先天性乳糖酶缺乏

是由于乳糖酶先天性缺乏或活性不足引起,发生率与种族和遗传有关,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我国新生儿的乳糖不耐受多属于此类,由于酶缺乏的量和活性程度各人不同,症状的轻重不一。

2.继发性乳糖酶缺乏

多发生在肠炎后,肠绒毛顶端在肠炎时受损伤而出现酶的缺乏,而于肠炎后出现乳糖不耐受性腹泻,需待绒毛下端向上生长至顶端,能分泌足量乳糖酶后腹泻方止,一般需0.5~2个月。不少新生儿和早产儿在新生儿期由于肠黏膜发育不够成熟以及乳糖酶活性暂时低下,对乳糖暂时不耐受,排便次数多,待活性正常后次数减少。

3.成人型乳糖酶缺乏

最常见,与人类世代饮食习惯导致基因改变相关。表现为随年龄增长乳糖酶活性逐渐下降直至消失,引起乳糖不耐受或乳糖吸收不良。发病年龄和发病率存在种族与地区差异,亚洲人发病年龄为7~8岁,欧美部分民族约20岁,黄种人和黑种人发病率均高于白种人。

加载全部内容

相关教程
相关下载